春節(jié)期間小心電信詐騙 十大電信騙術揭底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更新時間:2014-01-27 08:38:48
導讀:春節(jié)前后一向是各類金融欺詐案件的高發(fā)期。1月11日知名影星湯唯在上海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21萬余元人民幣。明星都難逃電信詐騙,廣大民眾更應該防范電信詐騙。日前,銀監(jiān)會銀行業(yè)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廣大銀行業(yè)消費者,警惕設置利益誘餌騙取匯款等詐騙活動。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目前常見的電信詐騙有十種類型,廣大消費者接到類似的短信或電話后,一定要提高警惕。
騙術一:打電話冒充熟人詐騙
“你知道我是誰嗎?猜猜看呀!別忘了老朋友?。 蓖蝗唤拥竭@樣一個熱情洋溢的電話,不少人都是一頭霧水,同時又有些慌亂。其實這時候與其胡亂猜測,還不如多留一個心眼。
警方提示:這類電話很可能是不法分子隨機撥打手機號碼,誘導當事人誤以為通話方是他的異地朋友、同學或是親人,然后以出車禍或從事色情活動需要罰款為由,要求當事人匯款實施的詐騙。如果再接到同類電話,可以隨口編一些人名,要是對方認了,說明一定是騙子。
騙術二:打電話謊稱孩子被綁架
一些家長在白天會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說孩子在學校發(fā)生意外或突然病倒,已被送到醫(yī)院急救。對方要求家長立即把預付的醫(yī)療費打入某個賬戶,并以焦急的口吻說如果錢匯晚了,孩子生命就有危險。一旦發(fā)現家長有“上鉤”跡象,對方會每隔一兩分鐘就打一個電話催問,讓家長無法冷靜思考并向學校求證。還有類似的電話則是稱,孩子已被綁架,如果家長不迅速匯款至指定賬戶,孩子命將不保。
這些不法分子往往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在校學生及其家人的身份資料、聯系方式,并專門選擇上課期間撥打。家長要聯系學校老師獲得孩子確切的狀況比較困難,很可能在慌亂焦急之中受騙匯款。
警方提示:家長應保持冷靜,立即聯系班主任老師或直接前往學校,而不要輕信來電者匆忙匯款。
騙術三:退費退稅詐騙
市民老王最近購買了一輛期盼已久的愛車。買車后不久,他突然接到一條短信,內容是:“根據國家最近出臺的相關政策,您購買的汽車現在可以享受購車退稅的優(yōu)惠政策,詳情請撥打某電話聯系辦理退稅手續(xù)”。老王喜出望外,立即與對方聯系,并按照對方要求,向對方提供的賬戶存入300元手續(xù)費和600元保證金,對方許諾可以退回9000元的稅款。
根據對方的要求,老王拿著自己的銀行卡到附近一個銀行的ATM自動柜員機“接收”退稅。對方在電話中指引老王不斷按鍵。一系列復雜操作完成后,對方說退稅已經成功。老王一查銀行卡余額,發(fā)現不但沒有接收到退稅款,原來銀行卡內的8000元也不翼而飛,加上給對方存入的手續(xù)費和保證金,總共損失了近9000元。這時候老王才發(fā)現再也聯系不上對方了。
在此類騙術中,犯罪分子可能掌握了車主或房主的手機號、姓名、車型或房屋等信息,然后冒充稅務局工作人員,給他們打電話發(fā)短信,稱可退購車稅或房產稅,然后以便民為由要對方到ATM自動取款機上在其誘導下進行轉賬操作。
警方提示:即使稅務、醫(yī)保等部門實行退稅、退費等政策,會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公布,絕不會只以電話、手機短信等方式通知,如接到此類信息,必須到上述部門核實。凡以種種借口要求客戶通過ATM柜員機去操作所謂“遠端保全措施”、“開通網上銀行”、“與稅務機關聯網接受退稅”、“收退稅款”等項目的,基本可認定是詐騙行為,一旦操作,就會上當受騙。
騙術四:請給××賬戶匯款
許多市民手機里不時會收到一條只有姓名和賬號的短信,有的短信內容會全一些:“錢還沒匯吧?我以前的卡片壞了,把錢匯到這張卡上吧。卡號××,名字××”。
通常情況下,根本沒有匯款需要的人一眼就能識破這是一個騙局。但之所以這樣的騙術屢見不鮮,就是因為總會有人在那個時點正要匯款。一不小心,就會把短信內容誤以為真,將本來匯給其他人的錢匯入騙子提供的銀行賬號。
警方提示:如果匯款的時候接到這樣的短信,一定要給真正的收款人打個電話,再次確認收款賬戶信息。如果對方果真換了賬戶,那再進行匯款也不遲。
騙術五:“釣魚”網站
一個是“釣魚網站www.1cbc.com.cn,一個是真正的工商銀行網站www.icbc.com.cn。二者的差別,僅僅是小寫字母i和數字1的不同。但詐騙者利用這種障眼法,欺騙用戶輸入自己的賬戶密碼。這就是當前“網絡釣魚”的典型手段之一。
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郵件、短信、電話等方式,以系統升級或身份認證工具過期激活等為由,要求客戶到指定的網頁修改網銀密碼或進行身份驗證。
日前,金山毒霸安全中心發(fā)布了《2013-2014中國互聯網安全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釣魚網站持續(xù)快速增長,每天新增釣魚網站6400個,每天有接近600萬網民會訪問?;ヂ摼W金融的熱銷,也使得投資理財類釣魚網站大增,并成為單筆詐騙金額最高的釣魚類型,平均高達1500元。
警方提示:銀行不會通過郵件、短信、電話等方式,以系統升級或身份認證工具過期激活等為由,要求客戶到指定的網頁修改網銀密碼或進行身份驗證。客戶在登錄銀行網站時,最好直接輸入銀行門戶網站地址,避免通過搜索鏈接進入冒牌網站。
騙術六:中獎詐騙
“恭喜您獲得××公司十周年慶典抽獎活動一等獎。”收到這種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不法分子以短信、網絡、刮刮卡、電話等方式發(fā)送中獎信息,請對方領取大獎,不過預先繳納手續(xù)費、快遞費、公證費等各種費用。一旦市民將這些費用匯入指定的銀行卡,對方就從此杳無音訊。
此前,《我要上春晚》、“非常6+1”等不少知名節(jié)目都發(fā)表過聲明,提醒大家莫要上當。
警方提示:辨別這類騙術很簡單,如果你根本沒有參加過這類節(jié)目的報名就說明肯定是騙局。而且真的中獎并不需要先繳納費用。只要對方要你提供銀行卡信息,就應該多長個心眼。
騙術七:入會即可賺大錢
“推薦代炒股票保證盈利,不賺不收費?!辈环ǚ肿永檬忻竦耐稒C心理,通過群發(fā)短信、網絡投放消息,以“短線黑馬”、“漲停股”或是“內幕消息”等字眼誘人眼球,一旦上鉤,對方就會要求收取“服務費、咨詢費、顧問費、會員費”。錢一到賬,便會銷聲匿跡。
警方提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收到這樣的短信,市民千萬不可存有僥幸心理。
騙術八:網絡購物退款詐騙
網購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首選購物方式。不法分子也看中其中的機會。比如有消費者就接到過自稱淘寶客服的電話,說因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動態(tài)密碼等信息。
事實上,退款根本不需要直接知道銀行卡號,退到支付寶賬號就好了,即便直接退還銀行卡,系統也會默認操作,不需要另行提供,更別說告知動態(tài)密碼了。
警方提示:銀行一直都提醒持卡人,應當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查詢密碼、交易密碼、有效期,及信用卡背面簽名欄后的三位數字,若以上信息泄露,卡片很可能會被盜刷。
騙術九: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
“您家電話有高額欠費”、“您的賬戶涉嫌洗錢”、“您有一張法院傳票”、“您家涉嫌重大犯罪”。接到這樣的電話,不少市民都會憂心忡忡,但這其實是一種流行的電信詐騙。
據介紹,不法分子通常主動撥打居民家中座機電話或手機,冒充電話局和公、檢、法機關的工作人員,謊稱市民有高額欠費、法院傳票未接收,個人信息可能已被他人冒用,銀行賬戶存款涉嫌洗錢或詐騙犯罪,存款有可能受到損失。市民受到驚嚇上當后,不法分子要求市民配合“公、檢、法”及銀行工作,以“保護”財產為由,用電話指揮上當市民在銀行ATM自動柜員機上操作,將其賬戶資金轉賬到騙子提供的賬號內。
警方提示:遇到陌生人打來電話時,一定要冷靜、沉穩(wěn)、思考,特別是涉及錢款轉賬時,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關口。
騙術十:網上聊天冒充親友借錢
QQ、微信作為上網聊天的常用工具,幾乎為每個網民所必備,也被很多不法分子惦記。他們通過技術手段竊取QQ號碼,在所竊QQ號的聊友名單里物色對象,冒充朋友、同學或親戚,借口落難、急事等理由尋求幫助,騙取對方向其提供賬戶匯款。有些市民毫無防備,或者不好意思核實,就會上當受騙。
這些不法分子通常具備一定的電腦技術,能通過網絡使用木馬等專用工具盜取QQ號碼,個別甚至能夠設置虛假影像實施詐騙。
警方提示: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試探性地問一些彼此都很熟悉的事情,比如對方家庭、個人經歷等等。如果實在拿不準,通過電話核實和確認是最直接的方法。文/本報記者權威提醒
權威提醒
銀監(jiān)會:盡量做到“三不二要”
北京地區(qū)網站聯合辟謠平臺發(fā)布的《2013上半年垃圾短信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垃圾短信總量超過2000億條,其中詐騙類短信危害最大。這些垃圾短信發(fā)送渠道中,106號段占到82%?!斑\營商為追逐利益而疏于監(jiān)管就難辭其咎?!敝袊缈圃盒畔⒒芯恐行拿貢L姜奇平指出,如各家運營商考慮利益而推行“實名制”力度不夠;出租出售106號段用于各類廣告促銷短信的群發(fā),借以牟利。通過銀行卡轉移、提取涉案資金是電信詐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銀行卡開戶實名制的監(jiān)管漏洞則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姜奇平指出,犯罪分子可通過偽造身份證等渠道獲取大量銀行卡,反復用于犯罪。
也正是如此,為防止銀行業(yè)消費者利益受損,銀監(jiān)會銀行業(yè)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特別提醒廣大銀行業(yè)消費者在應對詐騙活動時,盡量做到“三不二要”,即不輕信不法分子的利益誘惑,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不給不法分子進一步設置圈套的機會;不向來歷不明的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在不能得到完全確認的情況下,不向陌生人賬戶匯款、轉賬;對于雙方有頻繁資金往來的人員,在匯款、轉賬之前也要再三核實對方賬戶,同時妥善留存相關單據。
同時,要隨時提高警惕,遇到自己不熟悉、不知道的情況,一定要先多方核實再采取行動;要及時報案,發(fā)覺可能上當受騙,不要存有僥幸心理,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及時聯系有關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尋求幫助。
銀行支招
中信銀行總行為客戶支五招
據不完全統計,中信銀行總行營業(yè)部自2010年以來成功幫助客戶攔截50余起詐騙案件。
“電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讓人防不勝防。但所有的騙術都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最后會要求客戶把自己的錢轉移到騙子的賬戶里。”中信銀行總行營業(yè)部有關人士為客戶支上五招,幫助客戶擦亮眼睛辨別電信詐騙。
首先,不要輕信陌生短信和電話中要求匯款的任何理由。如收到陌生短信或電話,不要驚慌無措和輕信上當,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為“消災”將錢款匯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賬戶。
其次,如果家人通過網絡交流時提出匯款需求,必須確認對方身份。大量詐騙案件源于網絡賬號的丟失,在通過網絡與家人溝通時,建議通過細節(jié)或者特定的約定方式確認對方的身份,比如所在城市、生日、名字等等。
第三,在給家人匯款前也要進行必要的確認。比如,通過其他的通訊方式聯系家人本人確認匯款信息與匯款真實性,不要輕信任何非家人本人提出的匯款需求。
第四,要注意匯款收款人、收款人地區(qū)與家人的關聯性。電信詐騙的收款人一般情況下與家人毫無關系。
最后,中信銀行總行營業(yè)部提醒廣大客戶,如對匯款業(yè)務心存懷疑不能確認,應與銀行工作人員及時溝通,銀行工作人員經驗豐富,可以有效幫助客戶解決各類特殊情況。(記者程婕)
相關新聞
工行建外部欺詐風險信息系統
北青報記者昨天從中國工商銀行獲悉,為破解電信詐騙防控難題,保證客戶資金安全,工行于近期成功研發(fā)并投產了外部欺詐風險信息系統。統計顯示,該系統自去年10月中旬投入應用以來,已成功防堵截電信詐騙案件105筆,為全國各地的客戶避免經濟損失555.11萬元。
據介紹,工行這一系統通過收錄多種類型的外部風險信息,與銀行業(yè)務系統有效銜接,有針對性地作出風險預警,可以有效地攔截電信詐騙等風險事件,這一系統推出后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工行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外部欺詐風險信息系統收錄了來自行內、金融同業(yè)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提供的各類風險客戶和賬戶信息。經過分類評級后的信息,按照不同業(yè)務需求分別在銀行核心系統以及個人金融、信貸、授信、銀行卡等業(yè)務領域投入應用,為相關業(yè)務審核和辦理提供預警和控制支持。
以防控電信詐騙為例,客戶到網點匯款,收款人賬號會通過前臺系統自動與外部欺詐風險信息后臺數據庫連接篩查碰撞,如果該賬號為系統中收錄的電信詐騙涉案賬戶信息,工行的前臺業(yè)務處理系統就自動彈出風險預警提示,要求工作人員按照業(yè)務規(guī)定和風險規(guī)則處置。在系統的幫助下,工行可以對客戶進行更為精準、有效的風險提示,為客戶資金增加了一道安全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