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27歲的華裔青年登仔對潮流電子產品感興趣,由中國廣東移民赴加后的7年期間,常留意電子產品訊息,工作之余時會購入價格合適的產品,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出售獲利。登仔接受采訪時稱:10月27日他在萬錦市大型連鎖超市購物,在電子產品區(qū)發(fā)現(xiàn)特價宏基(Acer)黑色超薄型筆記本計算機,連稅售價600元,認為可轉售賺取差價,利潤可觀于是認購一部。
要求將計算機寄往非洲
登仔第二天通過當?shù)刂诸惥W(wǎng)購站Kijiji,將計算機數(shù)據(jù)和圖片放上電子產品分類,售價820元,三小時后其手機便有短訊傳入,區(qū)號顯示為美國紐約,以英文向其表示有意購買該部計算機,作為兒子的生日禮物,但須郵寄至非洲尼日利亞,并愿額外支付180元作郵資。
登仔稱初時覺得猶豫,以往均是本地完成交易,約定地點面見買家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時將他的疑慮告訴對方,對方很快回復指可通過Paypal或銀行直接轉帳收款,不過要求登仔收款后需立即寄出,以趕及兒子生日。登仔對買家的兩個付款方式都不滿意,因為Paypal到帳的款項可能拖至30日才能提取,而且需要對方確認,若向對方提供自己銀行賬戶號碼,擔心個人數(shù)據(jù)外泄,登仔最后致電當?shù)劂y行求助。當?shù)匾婚g銀行客戶職員向其建議,可使用“電郵轉帳支付服務”(E-mailMoneyTransfer),僅需電郵便能收款,點擊電郵中包含的鏈接,便能將款項轉入本地銀行戶口。
偽造美國銀行電通知
登仔在10月30日通過短訊通知對方,決定以匯款方式結算,他在數(shù)分鐘后便在手機上收到一間美國銀行的電郵,表示一位叫劉易斯的人已將1,000加元匯入信托戶口,但需買家提供貨運單號方能放款。
登仔立刻到郵局寄出該部計算機,墊付近130元郵資,完成后便再通過短訊將貨運單號通知對方。
10月31日早上登仔接到第二封銀行的電郵,指銀行需確認貨運單號訊息是否準確方能放款,或需24小時。登仔開始懷疑,翻查電郵資料時發(fā)現(xiàn)發(fā)件人的電郵地址可疑,對方的手機又傳來另一條同樣來自美國的訊息,詢問計算機情況,該人電話號碼和之前的買家僅最后幾位數(shù)字有差別,同樣詢問可否將計算機寄至尼日利亞。
登仔此時確信“上當”,實時趕往郵局查詢可否取回郵包,但獲告知必須先向警方報案,取得報案號后再聯(lián)系加拿大郵務公司相關部門方能中止郵遞。他立刻撥打非緊急報警電話,并通過網(wǎng)上報案系統(tǒng)提交報案取得報案號碼,但最終郵包已經(jīng)寄出,登仔只能選擇再次報警,約克區(qū)詐騙組接報后表示會就案件展開調查,登仔稱正在向加拿大郵務公司作出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