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guān)閉【初級版】猜中"姐夫"被騙1萬元
8月13日,正在單位上班的張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傳來一位男士的聲音。當時,張先生沒認出對方的聲音。但出于禮貌,張先生詢問對方究竟是哪一位?對方反問道:"猜猜我是誰?"
聽到對方講的是粵語,張先生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姐夫是廣州人才說粵語。但姐夫很少跟他通電話,所以連他的號碼都沒有。張先生于是試探性地問對方:"你是姐夫嗎?"沒想到對方馬上回復:"是的,我就是你姐夫。你終于想起來了!"
電話中"姐夫"告訴張先生,他已經(jīng)在廣州買了車票,"明天跟你姐姐要從廣州回河源老家一趟,你到時候要過來接我們一下"。第二天上午,"姐夫"準時撥通了張先生的電話:"我從廣州上高速了,估計兩個半小時就能到河源市區(qū)。"
兩個小時以后,假冒張先生姐夫的騙子,再次撥通張先生的電話說,他們的車在河源埔前追尾了。因為身上攜帶的現(xiàn)金不多,你先匯1萬元給我,同時將一個銀行卡號發(fā)給了張先生。接到"姐夫"的求救電話后,張先生立刻給對方匯去了1萬元。
"錢剛匯好,本想打電話問姐夫收到了沒有,沒想到一打過去就再也打不通了"。張先生覺得不對勁,可能被騙了。于是打電話向姐姐求證,姐姐告訴他并沒跟姐夫回河源,而且張先生提供的"姐夫"號碼也被確定是假的。
得知被騙的張先生仿佛被當頭一棒,他第一時間趕去匯款銀行查詢。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錢已經(jīng)被取走。
張先生的姐姐告訴記者:"我懷疑那騙子是一伙人或者是有一個小集團,因為他們會抓住我們的心理,不會一開始就開口要錢,很有計劃。"她表示,弟弟經(jīng)過這次被騙,稱以后會加強警惕了。
【升級版】騙術(shù)升級讓你防不勝防
張先生遇到的這種"猜猜我是誰"是一種老套的電話詐騙手法。騙子主要是先通過電話假稱是受害者親友,和受害者拉上關(guān)系后實施詐騙。雖然騙術(shù)并不新鮮,然而卻是"中招"者最多的騙法。
白云區(qū)警方打擊電信詐騙專職中隊馮隊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猜猜我是誰"占了電信詐騙案件總數(shù)的1/3左右。
辦案民警表示,從事此類電話詐騙的團伙通常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策劃和實施電話詐騙,分得贓款的"大頭";有人則充當下線、負責取款,通常只分到贓款的10%左右。
據(jù)了解,目前"猜猜我是誰"的騙術(shù)已經(jīng)升級,騙子們不再讓你猜他是誰,騙術(shù)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
騙子往往通過非法途徑獲得了一定的個人信息,之后假稱是受害人的親戚朋友,打來電話或發(fā)短信稱"我是XXX,已更換為此手機號,請更新",提醒受害人改存號碼。如果沒被識破,騙子便會過一兩天再次撥打受害人電話,以出車禍、要交納罰款等各種借口要求其匯款轉(zhuǎn)賬。如果聽信了他們的話,礙于情面匯去了一筆錢,接下來騙子還會以其他借口繼續(xù)欺騙匯款,直到被識破才罷休。
記者在網(wǎng)絡(luò)上搜索發(fā)現(xiàn),很多網(wǎng)友都曾接到過升級版的"猜猜我是誰"的詐騙電話。網(wǎng)友星星-1121發(fā)帖稱,傍晚接到一個廣州的電話,開口居然叫出我名字,但被我連續(xù)追問對方是什么名字卻被掛線。"
網(wǎng)友徐阿寶Caren前幾天也遭遇了這種升級版騙術(shù),她發(fā)表微博稱,"一個很久沒聯(lián)系的臺灣朋友電話我,說要過來一起聚聚。第二天又來電,說因為朋友生日延期一天。結(jié)果第三天打電話給我說喝醉酒打了人要交罰款,要找我借錢。他說話的語調(diào)跟我朋友很相似,又知道我名字。幸虧在去匯款的路上打電話給了派出所的王Sir,提醒我說很有可能是騙子拿了別人的手機打電話給我,讓我避免了幾千塊錢的損失。"
她表示回想起感覺有些后怕,"本以為電話詐騙什么的只會騙到那些阿婆阿公,但真的遇上了,可能就算年輕人也未必能發(fā)覺。久未聯(lián)系的朋友突然異地求匯款,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上個月,佛山市公安局破獲一起涉案金額高達近2000多萬元的特大電信詐騙案,該電信詐騙團伙就是使用了這種升級版的"猜猜我是誰"的騙術(shù)。
據(jù)了解,該詐騙團伙內(nèi)部分為兩個組,一組專門負責搜集用戶信息,其后大量撥打電話實施詐騙;另一個組則負責購買身份證和銀行卡,向施騙組提供固定賬號。兩個組分別為不同人所控制,位于佛山禪城和順德容桂兩個不同地點。警方介紹,這兩個組織同時與另外一個位于廣州地區(qū)的取款組合作。
【警方提醒】"要轉(zhuǎn)賬,是騙子!"
為何如此老套的騙術(shù),仍然很容易讓人上當?天河客運站派出所民警指出,這主要跟市民的生活習慣有關(guān),這些市民應該平時比較少看報紙和新聞,像這些電信詐騙案一般網(wǎng)上都有新聞,市民如果多留個心,會減少被騙的機會。
這種詐騙手法操作簡單,犯罪成本非常低,偵破成本相對較高。但就算是升級版的"猜猜我是誰",只要市民能多看新聞看報紙,知道有這樣詐騙一回事,那么當他接到這種電話時,就可以多問幾個問題核實對方的身份,或者多問問身旁的朋友進行核實,這樣被騙子騙到的機會便會大大降低。
廣州民警傅sir提醒,特別是對涉及金錢的電話,更要提高警惕。"要轉(zhuǎn)賬,是騙子!"一旦發(fā)現(xiàn)被騙,要及時報警,最大限度地挽回經(jīng)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