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實名制考驗運營商執(zhí)行力
文章來源:高陽的BLOG更新時間:2009-12-28 08:46:22
由于垃圾短信問題日益嚴重,未得到有效根治,在近兩年,業(yè)內對于實施手機實名制呼聲漸高,但由于落實的力度不夠、其中也涉及到一些利益關系,實施計劃一直被擱淺。近階段,繼央視連續(xù)報道中國移動涉黃、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域名管理不當之后,迫于壓力,工信部不得不重新將手機實名制提上日程。
對手機實名制立法將鎖定在明年,這也意味著曠日持久的手機實名制明年將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手機實名,一方面提高了以手機作為載體從事非法盈利的門檻,對于治理垃圾短信、手機涉黃能夠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運營商對旗下用戶的統(tǒng)一管制,未來能為運營商節(jié)約一定的運營成本。目前在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等一些國家已相繼執(zhí)行,且收到了一定的實效,因此在國內啟用手機實名制也被看成是大勢所趨。
不過工信部的政策方向只是前提,最終的執(zhí)行者卻是運營商,實名制并不存在任何技術難題,關鍵看運營商的決心,因此,運營商的立場決定一切,只有在運營商權衡好了其中的利益關系的前提下,再去談手機實名制才更具有可操作性。
因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包括成本的支出,輿論的壓力等都需要運營商來擔當。
目前在國內非實名制用戶就接近4億,讓如此龐大的用戶群提供身份證來補登記實名信息,運營商勢必出臺一些返利措施予以鼓勵;其次在手機實名制以后,以往在街邊路攤隨意購買的時代過去了,運營商發(fā)展用戶的渠道在縮減,無疑也增加了用戶辦理的成本。這里面所涉及到的成本都需要運營商來買單。
再者,用戶對于個人的信息安全有所顧慮,近年來,有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在網上被兜售,導致很多用戶懷疑一些地方運營商的內部人員將他們的個人信息當成了生財工具,手機實名制以后,情況會不會越發(fā)不可收拾?另外,強制實名,本身就具有極強的爭議性,用戶擔心自身的言論權被侵害,而且對于手機實名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是否抵觸都應考量在內,畢竟民意不可違,“綠壩”工程就是前車之鑒。
因此,運營商的執(zhí)行力將最終決定手機實名制會取得怎樣的成效,雖然業(yè)內人士紛紛認為,實行手機實名制有利于運營商。但是到目前為止,運營商還未就實名制一事有特別明確的表態(tài),要知道,運營商的態(tài)度將直接決定手機實名制未來將取得怎樣的成效。明年手機實名制就正式立法了,期待運營商能夠提前做一些準備,暫停目前的非實名制用戶的辦理渠道,為明年統(tǒng)一貫徹手機實名做一些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