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新房剛剛打算裝修,手機便被眾多裝修公司打爆;學生的個人信息,在網上被公然叫賣;業(yè)主的姓名、住址、手機號、工作單位等信息,早已不再是什么個人隱私。
市民的個人信息,頻頻遭到泄露,讓很多市民感到震驚,卻又無可奈何。
通過連日來的調查,記者發(fā)現,有人手里掌握著大量市民的個人信息,并高價出售給他人牟利。一位從事此項業(yè)務僅一年的年輕人,通過出售學生信息,半年時間竟賺了四五萬元。個人信息通過二手或多手出售和互換等方式,在各大公司和個人間流轉,市民的個人信息,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然成為他人經營業(yè)務的“客戶名單”。
市民個人信息頻頻外泄令人震驚
7月17日上午,正在開會的白先生,手機突然響了起來,他見是一陌生號碼,趕緊按下拒接鍵。
沒有想到的是,不到5分鐘,這個電話又打了過來,他再次按下拒接鍵。
午休的時候,這個號碼,第三次打進白先生的手機,一名女子在電話里問,是否對投資白銀感興趣。白先生沒有回答她的話,而是直接問對方,是怎么知道他的手機號和名字的。
可能感覺他的態(tài)度不是很好,對方的話語里充滿挑釁:“我是花一毛錢,從別人那兒買來的?!?
以往,白先生接到類似電話,對方一般都會回答,是隨機撥打的。對方直接說信息是買來的,白先生還是第一次聽到。個人信息竟可以隨意買賣,這讓白先生感到很震驚。
采訪中,多位市民表示,他們都有過白先生的經歷,此類騷擾電話,涉及教育、投資、理財、健康等多個領域,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對方都會不厭其煩地向他們介紹各種業(yè)務。
市民王女士說,她最多一天接到七八個這樣的電話,令她感到吃驚的是,對方不僅知道她的手機號,連她的名字也十分清楚。
很多市民感到擔憂,對方既然能知道他們這些信息,就有可能知道更多的隱私。
出售學生信息半年收入四五萬元
在一些QQ群里,常常能見到一些輔導學校,發(fā)布求購或交換學生資源的消息,也有人出售學生資源牟利。
通過連日來的調查,記者發(fā)現,學生信息的市場價,大約在每條0.5元錢左右,大量購買還可以優(yōu)惠。
記者聯系多位從事該項業(yè)務的當事人,他們均表示,在直接進行交易之前,拒絕與記者見面。
高新區(qū)一名年輕男子告訴記者,他出售學生信息一年多,半年的收入,就達四五萬元,他手里,掌握大慶10萬名左右學生的個人信息,可以說是比較全的。以實驗中學為例,他掌握的學生信息,包括學生姓名、中考總成績及家長的手機號碼。
記者以購買全套學生信息為由,與該男子相約見面。年輕男子說,一般的輔導班,只會購買輔導班附近學校的學生信息,很少有人購買全套,他正常出售全套學生信息,價格是8000元錢,前段時間,有人購買讓胡路各學校的信息,就支付給他8000元錢。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男子最終同意,以6000元的優(yōu)惠價,把全套信息出售給記者。
對于這些學生信息,是從何處獲取的,年輕男子卻不肯透露。他說,如果這次交易成功,以后,可以和記者長期合作,每年,他都會對初一和高一新生的信息進行更新。
根據年輕男子提供的部分學生信息,記者隨機撥打了多個電話驗證真?zhèn)?,結果證明,這份名單是真的。家長們紛紛表示,他們經常被輔導機構電話騷擾。
男子手中掌握100萬個業(yè)主的信息
與此同時,有讀者向記者報料,有人出售大量客戶名單,自稱針對各種人群,分類特別的詳細。
記者按照這位讀者提供的電話,與當事人取得了聯系。這名男子稱,企業(yè)老板、油田職工和各大小區(qū)業(yè)主的電話,他手里都有。此外,他還有創(chuàng)業(yè)城23000名業(yè)主的信息,信息的內容包括業(yè)主的名字、工作單位、手機號碼以及門牌號等。
經過多次溝通,男子表示,他打算以700元的價格,把創(chuàng)業(yè)城所有業(yè)主的信息出售給記者,其他小區(qū)的業(yè)主信息,可以免費贈送。
男子告訴記者,他大約掌握大慶100萬左右業(yè)主的信息,其中包括很多高檔小區(qū)。
7月18日中午,記者與男子在萬達廣場見了面。男子帶記者來到一家網吧,把U盤里的儲存的信息給記者看。
記者發(fā)現,除了創(chuàng)業(yè)城業(yè)主的詳細信息,記者所熟知的大慶各個小區(qū)業(yè)主們的信息,都赫然在列,如唯美主邑、米蘭小鎮(zhèn)、月亮灣、萬達等小區(qū),只是很多小區(qū)業(yè)主的信息,只有手機號碼,并未像創(chuàng)業(yè)城這么詳細。
記者以無法確定信息內容真假為由,復制了創(chuàng)業(yè)城部分業(yè)主的名單,并在事后進行了核實。核實結果證明,男子出售的,的確為創(chuàng)業(yè)城業(yè)主的信息。
采訪中,業(yè)主杜先生表示,自己的個人信息被公然出售,他感到很無奈,也感到震驚,但卻沒有任何辦法。
業(yè)主王先生說,他對個人信息被出售這件事,絲毫也不感到意外,他家從打算裝修那天開始,他的手機就被打爆了,只要一見到陌生電話,他就煩得不想接聽。
撥打陌生號碼公司提供電話名單
近年來,電話銷售、電話客服、話務員等崗位,成為很多公司招聘的熱門職業(yè)。調查中記者發(fā)現,這些崗位,均由公司提供市民的信息資源,由這些崗位的工作人員,負責每天撥打電話。
位于格林小鎮(zhèn)的優(yōu)勝教育,在網上公開招聘電話銷售人員,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到該校進行應聘。
一名女子告訴記者,電話銷售的工作性質,就是給陌生的家長打電話,目前,他們共有4個電話銷售,正常來說,每人一天要打120個至150個電話,上午九點打到十一點,下午兩點打到五點,打多少個電話,是不限制的,也沒有人監(jiān)督你,主要看能否把家長約過來,家長的電話,都是由學校提供的。
記者問,給陌生家長打電話,遇到家長態(tài)度不好怎么辦?對此,女子表示,電話銷售就是這樣,必須要有好的心態(tài),家長態(tài)度不好是正常的,打電話是第一關,必須得過,所有人打電話,都會碰到家長態(tài)度不好的狀況,除非你很幸運。
位于建設大廈后身的聯合潤豐,招聘多名電話客服,負責招聘的一名女子告訴記者,電話客服的工作,就是打電話,一般來說,每個人一天要打三個半小時電話,也有人打更長時間。公司為每位電話客服,提供無數個電話號碼,不僅包括大慶的號碼,還包括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的號碼,該公司目前共有200多名電話客服。
記者問,給陌生人打電話,對方很煩怎么辦?對此,女子表示,這要看對方是什么樣的人,如果沒接觸過這行可能會煩,接觸過的一聽就懂。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有些公司的電話銷售人員,撥打市民的電話,以送小禮品為由,將市民吸引到公司,進而進行各種推銷和投資推薦。
出售個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信息罪
采訪中,多位市民表示,生活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會留下自己的個人信息,比如郵寄或者接收快遞,自己的名字、住址和手機,就有可能留給快遞公司。到醫(yī)院看病、購買手機號碼、買房、買車,自己的個人信息,也都會留給相關單位或公司。因為這些信息,經手的人太多,市民要想保護個人信息,實在有些難度。
此外,隨著網絡的發(fā)達,市民通過網上注冊、網購,甚至一些智力測試,都有可能泄露個人的信息。
針對此事,黑龍江玉朗律師事務所的白剛律師表示,個人信息的買賣,是對市民隱私是一種侵犯,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按照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白剛說,很多行業(yè)的工作人員,都有機會接觸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但他們的法律意識并不強,受利益的驅使,他們將這些信息,出售給他人牟取利益,也是有可能的。但他們并未意識到,這種行為是在犯罪,希望各個部門、單位,對工作人員能加以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