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產品推薦雜志、垃圾短信……不少消費者上網購物或參與電視購物時,給商家留下了個人聯系方式等信息,也由此留下了煩惱的根源。興慶工商分局消協提醒大家,目前相關法規(guī)尚不健全,消費者應慎留個人信息。
最近不少消費者都投訴,他們在上網購物或電視購物過程中,留有聯系方式,現在各種騷擾信息電話響個不停。今年1月份,市民李先生用手機通過電視購物,給孩子買了一款玩具。此后,李先生的手機上,要么是商家的產品語音介紹信息,要么對方直接打來電話推銷產品?,F在,李先生只要一聽到短信鈴聲,心里就發(fā)毛。電視購物給他留下了“后遺癥”。
無獨有偶,市民姜女士也遭受了同樣的購物“后遺癥”。春節(jié)前,姜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款品牌香水,網上銷售人員介紹說還可以注冊成VIP會員,可在下次購物時享受優(yōu)惠。于是,姜女士填寫了一份會員注冊表,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和工作地址。不到半個月時間,姜女士就頻頻接到該品牌的各類雜志,而且經營其它產品的商家也發(fā)來了各種優(yōu)惠促銷短信。姜女士說:“原本以為填寫這類信息時商家會保密,誰料,不但該商家借此號碼亂發(fā)信息,還泄露給其他經營商?!?/P>
工商人員提醒,目前,消費者通過網絡、電視或商場專柜購物時,商家為引導消費者再次購物,都會推薦消費者辦理會員卡,填寫個人信息。而當前個人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健全,填寫該類信息記錄卡極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因此,消費者在填寫個人信息資料卡時一定要慎重。